听新闻
放大镜
在扶贫一线感受中国力量
2020-06-30 11:47:00  来源:徐州铁路运输检察院  作者:王明远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扶贫工作,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时间。作为一名检察干警亲历脱贫攻坚战,在扶贫一线有很多体会和感受,这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扶贫工作中的中国力量、中国智慧,是党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势。

  见证驻村华丽“蝶变”

  2018-2019年度,受组织选派,我作为省委帮扶工作队队员,担任沭阳县沂涛镇金葛楼村(沂涛村)第一书记,代表省检察院挂钩帮扶这个村。驻村两年,在省委驻沭阳县帮扶工作队临时党委和沂涛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以及后方单位省检察院的有力支持下,金葛楼村这个“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顺利脱贫摘帽,实现华丽“蝶变”。

  村支部由软弱涣散党支部,一跃成为全镇党建排头兵,2018年进入全县“百强党支部”行列,2019年被沭阳县委评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成为党建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

  全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234户823人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7年底的1.12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26.8万元,超过18万元脱贫目标。

  村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亮化,解决了村庄长期存在的没有路灯,泥土路、“断头路”等民生“老大难”问题。一批矛盾纠纷被化解,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庄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在全镇21个村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被评为“全面先进村居”。

  “蝶变”的力量源泉

  省定经济薄弱村金葛楼村短短几年时间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华丽“蝶变”的力量源泉在哪里?在驻村第一书记岗位上我亲身感受到这股力量的源泉,这就是党中央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政治动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全国闻声而动。

  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8年春天,江苏省委决定继续向沭阳县等苏北12个经济薄弱县(区)派出帮扶工作队,发挥“五方挂钩”帮扶机制优势,助力脱贫攻坚。自1992年以来,江苏省委探索建立的由省级机关、高校院所、大型国有企业、苏南经济发达县(市、区)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区)“五方挂钩”帮扶机制,汇集各方力量开展扶贫工作。据我观察这个帮扶机制成效明显,不仅是金葛楼村,省委帮扶工作队挂钩帮扶的村全部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扶贫力量主要是当地党委政府,他们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扶贫工作期间,我挂职沂涛镇党委委员,参加党委会,亲身感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一把手”作为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在调度人财物资源向经济薄弱村倾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沭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人员挂钩帮扶驻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坚持季度走访,帮助解决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金葛楼村受到的帮助有,省委专项帮扶资金100万元,县委专项帮扶资金10万元,镇党委党建“红磁场”阵地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

  省委帮扶工作队以及后方单位则承担脱贫攻坚帮扶责任,在脱贫攻坚战中解决了一批难啃的“硬骨头”和“老大难”问题,发挥了攻坚“突击队”作用。脱贫攻坚离不开后方单位的大力支持。本届省委驻沭阳县帮扶工作队共28名队员,来自24家后方单位,队长单位是省民政厅,副队长单位是省国信集团、苏州市昆山区,队员单位除省检察院以外,还有省科协、省台办、省民宗委、省社科院、江苏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单位。这些单位发挥各自优势,为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各自独有的贡献。如省民政厅按照政策对低收入户进行了兜底保障,省科协发挥了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省检察院党组,精心选派骨干参加扶贫工作,及时足额拨付帮扶资金69万元,比省委下达帮扶资金多72.5%。省检察院刘华检察长两次专程到村,调研帮扶工作,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分管领导方晓林巡视员、政治部主任朱建华同志,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帮扶工作经验,协调解决帮扶资源。省院机关党委、援助办以及宿迁市院、沭阳县院和徐州铁检院等部门单位帮助协调落实帮扶资金,组织消费扶贫,有力支持了帮扶工作。

  驻村第一书记是“侦察兵”“播种机”“催化剂”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帮扶资源向村庄汇集,如何最大限度用好这些资源,驻村第一书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驻村第一书记是“侦察兵”。要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必须准确了解村情,问题清、情况明。我铺下身子深入调研,进村入户,每家每户走访,用近两个月时间摸清了村庄情况和群众的呼声需求,明确了脱贫攻坚重点。主要要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做好产业项目帮助村集体增收,落实政策帮助低收入户脱贫,还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以及病残困难群众。

  驻村第一书记是“播种机”。驻村工作中坚持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两年中,利用帮扶资金98万元实施瓜蒌种植项目和高炮广告牌项目,联系省农科院引进瓜蒌新品种,帮助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以上。疏浚沟渠7000米,硬化道路四段500米,帮助11户村民修缮房屋,帮助6户低收入户脱贫。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发光的乡村”儿童夏令营、“中华传统文化启蒙班”等活动5次300余人次参加,受到孩子和家长热烈欢迎。还组织春节活动,邀请淮海剧团到村演出,组织建国七十周年文艺活动,现场表彰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致富能手等先进,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弘扬农村新风尚。一些党群活动在村里是第一次组织,群众感到特别自豪。

  驻村第一书记是“催化剂”。我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有空就到村里去,与村民拉家常,了解群众呼声,传递党的富民政策。利用省检察院精准扶贫资金和工作经费,走访慰问生病、残疾、生活困难党员群众、学生等80多人次,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帮扶工作赢得驻村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受到组织的充分肯定,被宿迁市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被沭阳县授予“优秀第一书记”称号。村庄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出资8万元邀请村里老人到苏州杭州等地参观,许多老人第一次出远门,一路感慨万千。村庄企业家还两次出资24万元安装路灯240盏,驻村县道和村庄主路全部实现亮化,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村庄活力凝聚力明显提升。

  编辑:王震